舞剧《主角》首演在即,忆秦娥命运交响铺展时代变迁

   时间:2025-04-02 09:09 来源:天脉网作者:柳晴雪

舞剧《主角》近日在北京舞蹈学院完成了全面的排练,这部作品源自作家陈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剧中,秦腔名伶忆秦娥的跌宕人生被搬上舞台,通过她的视角,观众得以窥见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感受一场交织着悲情与力量的命运之歌。

《主角》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负责制作与演出。面对原著那近78万字的庞大篇幅,编剧罗怀臻巧妙提炼,将核心内容压缩至约1万字的剧本中,精准捕捉了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戏剧性转折:从放羊娃到秦腔名伶的华丽转身、艺术团体在时代洪流中的起伏、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的交织碰撞,均被细腻地呈现在舞台上。

导演王玫在《主角》中摒弃了复杂的叙事手法,转而采用极简的肢体语言,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剧中,三段双人舞生动描绘了忆秦娥内心的情感波动。在波涛汹涌的水袖舞中,她与初恋封潇潇虽近在咫尺却无肢体接触,展现了两人之间的克制与遗憾;与刘红兵的短暂婚姻则通过激烈的肢体冲突与不合时宜的掌声,凸显了这段关系的复杂与无奈;而与画家石怀玉的相遇,则以激烈与柔弱的舞蹈语言,将艺术家的狂热与忆秦娥的坚守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方面,作曲家赵博运用了影视化的叙事技巧,以功能性音乐推动情感的流动。他大胆地在创作中引入噪音元素,将日常生活中的声响转化为音乐语言,认为万物皆可发声,皆为乐器。舞台上,鼓风机的轰鸣与观众的窃窃私语交织成流言蜚语的声场,老式收音机的电流杂音则转化为角色内心的痛苦挣扎,使观众在噪音的包围中与角色共情,感受其情绪的焦虑与抗争。

舞台设计方面,《主角》采用了从“中度灰至黑”到“浅灰向深”的渐变背景色调,并运用舞台影像技术实现空间的转换,生动展现了忆秦娥从乡村到城市的艰辛旅程。练功房的门不断开关,明暗交替,象征着她的成长与蜕变,每一次门的启闭都是她不懈努力与坚持的见证。

服装设计阳东霖在《主角》中首次大规模使用粗麻土布面料,他认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质感最能体现剧中秦腔艺人的生命力。他保留了秦腔戏服的基本形制,但在材质与色彩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将蟒袍的华丽转化为粗布麻衣的质朴,将繁复的绣花改为立体的纹样拼接,创造出既符合时代背景又充满传统韵味的全新审美表达。

据悉,舞剧《主角》将于5月9日至11日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之后主创团队将根据各方意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精雕细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