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禾禾妈在一次与朋友的春游活动中,观察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家庭中的青春期现象。
朋友带着14岁的女儿一同出游,而禾禾妈则带着自己9岁的女儿。在游玩的过程中,禾禾妈注意到,朋友的女儿总是试图避开母亲,不愿与她同行或合影。每当朋友试图拉近母女距离时,女孩总是显得不耐烦,甚至直言“别老拉着我,烦死了”。相比之下,禾禾妈的女儿则全程紧紧跟随,充满依赖。
朋友对此深感失落,向禾禾妈倾诉:“以前她也很黏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对我‘百般嫌弃’。”禾禾妈听后,深感共鸣,因为她知道,许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扰。
那么,为何青春期的孩子会对母亲产生如此强烈的反感呢?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独立,追求自我表达。而母亲,作为最关心孩子的人,往往操心得最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这种过度的关心,在孩子看来,却成了束缚和压力。
其次,母亲在家庭中更容易情绪化。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母亲在处理家务和照顾孩子时,容易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而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母亲的情绪化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反感。
再者,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一场关于自我身份的探索。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急需摆脱对母亲的过度依赖,通过挑战母亲的权威来确立自我价值。因此,母亲的过度关心和情绪化,在他们眼中便成了干涉和压力。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母亲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学会“退一步”的艺术。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我,学会独立。知名教育家朱永新曾提到,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生活和学习。
其次,学会使用“‘I’信息沟通法”。这是一种正面沟通方法,倡导父母在沟通时以“我”为出发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责孩子。这种方法更易让孩子接受意见,增进亲子间的理解。
最后,学会“积极倾听”技巧。当孩子表达情绪或问题时,家长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用简单的语句反馈孩子的感受,避免立即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接纳,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你家孩子是否也进入了青春期?是否也对你产生了类似的反感情绪?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