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论坛年会的“AI未来”论坛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AI应用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尽管他未直接回应有关退出具身智能赛道的争议,但他深入探讨了AI落地应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朱啸虎回顾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指出许多现今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早期都曾经历过泡沫期,甚至被嘲笑和质疑。他认为,AI领域的发展也将经历类似的波折。他提到,尽管大模型的热度在今年有所下降,但AI应用企业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收入增速迅猛,只是这些企业大多保持低调。
朱啸虎强调,大模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AI行业的格局。他以腾讯为例,指出腾讯是大模型开源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此全力拥抱相关技术。他建议创业公司不要在底层模型训练上耗费过多资金,而应全力拥抱开源模型,借助现有资源快速发展。他认为,科技在成熟之前很难商业化,但成熟之后会迅速实现技术平权,因此创业公司应思考如何在技术平权后占据优势。
朱啸虎还提到,对于创业者来说,技术固然重要,但商业产品更为关键。他强调,产品能否让用户愿意付费试用是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AI行业竞争激烈,美国同样如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每个赛道都有多家公司获得投资,甚至出现了创业公司之间的价格战。
针对AI行业的竞争态势,朱啸虎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先在国内打磨产品和团队,然后出海开拓海外市场。他指出,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地对中国AI应用的接受度较高,竞争相对较小。他认为,很多AI应用创业者可能没有独特的技术壁垒,但可以在非AI能力方面建立优势,如整合工作流、编辑能力、硬件结合、人机交互等。
朱啸虎还提到,很多投资人对AI应用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没有前途。但他认为这与十几年前互联网时代大家看不起滴滴、饿了么等公司的情况类似。他鼓励AI应用创业者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拥抱AIGC。他认为,不拥抱AI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但也不要迷信AI,而应聚焦尖刀场景尽快落地。
朱啸虎还透露,金沙江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但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他强调金沙江创投的投资理念一直强调要聚焦在能够看到清晰的商业化可能性的赛道上。他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存疑,认为该领域商业路径不明晰,且估值上涨过快,成为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朱啸虎的言论引发了多方回应。有人力挺人形机器人赛道,认为该领域发展蓬勃,有泡沫正常,长期看定能出大公司;也有人批评朱啸虎适合短期项目,而AI和人形机器人需长期投入;还有人表达了对具身智能领域的看好和继续奋进的决心。
从行业现状来看,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显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业内也认为,行业目前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商业化落地场景选择困难等问题。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但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