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公司及其创始人雷军正面临一场由严重交通事故引发的公关考验。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汽车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遭遇不幸,车内三人包括驾驶员均遇难。据小米官方通报,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并以116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由于路段施工,车辆被导向逆向车道,并在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警示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但在尝试避让过程中,车辆不幸与隔离带的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时速已降至约97公里/小时。
此次事故迅速引发了公众关注,舆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车辆碰撞后发生爆燃,是否存在车门锁死导致逃生困难的问题;二是从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到发生碰撞,仅有两秒钟时间,小米的智能驾驶技术是否足够成熟可靠。
面对这些质疑,小米公司表示,一切需等待交警部门的事故调查报告出炉后才能给出明确答复。在此期间,小米及其管理层对外的每一句话都显得格外谨慎,雷军本人也尚未就此事公开发声,而是由小米官方账号发布了事故的时间线和技术细节。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近期遭遇的唯一公关挑战。就在事故发生前几天,还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试驾小米SU7 Ultra时遇到的服务问题。幸运的是,这次事件得到了雷军的迅速回应和道歉,不仅平息了消费者的不满,还赢得了一定的好感。
然而,与试驾服务问题相比,交通事故显然更加严重和复杂。在责任尚未明确之前,任何一方的过早发声都可能引发更大的争议。因此,小米和雷军选择了沉默,等待官方调查报告的出炉。
除了安全性问题,小米汽车在校园内的“优待”现象也引发了外界关注。小米SU7上市之初,就曾驶入武汉大学校园进行展示,这一行为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对此,雷军的校友蹇宏回应称,校友企业经过预约是可以进入校园的。虽然部分网友对此表示理解,但仍有声音认为这种“优待”并不公平。
雷军本人在事故发生前也曾低调现身武大校园,为小米汽车拍摄宣传照和宣传片。为了避免占用公共资源引发反感,他特意选择了清晨时分进行拍摄。
如今,小米和雷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公关压力。如何在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同时,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将是他们接下来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