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福州软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展现闽派文艺风采的瑰宝。央广网福建频道特别策划推出《听见福建——知否·非遗》系列节目,带您走进福州软木画的奇妙世界,聆听那些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在福州东郊的西园村,一种将“雕”与“画”完美融合的民间美术工艺品——软木画,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细如发丝的刀尖,在薄如蝉翼的软木片上灵活游走,片刻间,一幅幅玲珑精巧、栩栩如生的画面便跃然眼前。这便是福州软木画的魅力所在。
福州软木画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工艺美术蓬勃发展的年代,软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崭露头角。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软木画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成为福州重要的文化出口产品,将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些精美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软木画以其“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将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浓缩于方寸之间,展现出一种“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意境之美。无论是意境深邃、引人遐思的作品,还是清奇可爱、灵动活泼的佳作,亦或是古雅淳朴、韵味悠长的珍品,都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灵动。这些作品既是“无声的诗”,也是“立体的画”,以刀代笔,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艺术魅力。
软木画的制作工序繁琐而精细,需要匠人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他们一生专注于此,对建筑物、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的雕刻各有所长。以梅花为例,其制作需经过花瓣的挖取、拗出弧度,花蕊的切片、裁剪、拉花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的手指在软木上舞动,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将自然的灵性融入作品之中。
2008年6月,福州软木画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传承与发展的激励。如今,福州软木画已拥有五百多种花色品种,产品远销39个国家和地区,有的作品还陈列于首都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成为展示福建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