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时间:2025-04-30 02:25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在贵州省正安县举办的“未来乡村教育交流季”上,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先生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深刻剖析了当前教育体系的困境,并为乡村教育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杨东平指出,尽管教育目标在各类文件中被明确界定,但现实中的教育实践却往往偏离了这些目标。应试教育如同梦魇,吞噬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心理负担沉重,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他调侃道:“如今,每一所学校都仿佛变成了衡水中学的翻版。”

杨东平强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升学主义,对“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的导向进行深刻反思。他提到,亿万农民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依靠的是市场经济,而非单一的升学路径。因此,乡村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走出大山”,而应更加多元化。

以贵州省正安县田字格小学为例,该校提出了“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面向未来能生长”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打破了升学主义的束缚,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杨东平高度评价了这一理念,认为它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教育的真谛。

在演讲中,杨东平还提到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认为“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是乡村教育的理想追求。他引用聂圣哲的“养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培养能够自立、懂得生活、不畏困难的下一代。同时,他也提到了实务学堂的“培养珍贵的普通人”目标,认为这是教育的底线和重要目标。

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杨东平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好的教育应善待儿童,保障儿童的休息和睡眠;应为大多数人服务,而非面向少数重点学校和优势阶层;应增进个人和社区的福祉;应培养勤劳、善良、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应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终身学习者。同时,他还呼吁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创造力。

在演讲的尾声,杨东平特别提到了AI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他认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学习—刷题—就业逻辑正在崩塌。因此,我们需要确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培养人的价值、人的特质,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引用了云南大理和巍山美丽小学的“美丽生活家,终身学习者”理念,认为这非常符合下一个时代社会生存状态。

杨东平的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深思。大家纷纷表示,将共同努力,为乡村教育的未来贡献力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