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AI阵营崛起,集团化作战展现技术自信
在全球AI领域,中国开源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结,形成集团化作战的新格局。以DeepSeek和阿里Qwen为代表的基础模型,不仅树立了中国开源AI的上限,更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他们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更小却更强大的垂直模型。今年以来,中国大模型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不断为业界带来惊喜。
这一趋势与中国企业积极拥抱开源的做法密不可分。在美国仍以闭源为主导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开源战略不仅彰显了技术自信,更为全球AI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普惠与共生的新路径。中国开源AI的合力正在形成,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标志着全球AI技术正从“单极霸权”向“多极共生”转变。
DeepSeek的全球化成功尤为引人注目。今年2月初,DeepSeek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市场下载排行榜上同时登顶,却遭遇了OpenAI的指责,称其未经许可使用了ChatGPT的蒸馏数据。然而,这一指责并未为OpenAI挽回颜面,反而遭到了全球科研从业者的嘲讽。DeepSeek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开源AI的实力和潜力。
昆仑万维推出的Skywork-OR1系列模型是另一个亮点。该模型在同规模下性能超越了阿里的QwQ-32B,并与DeepSeek-R1相媲美。尽管昆仑万维的资金实力并不雄厚,但他们依然能够基于DeepSeek和阿里Qwen的开源模型训练出SOTA级别的大模型。昆仑万维还开放了自己使用的数据集和训练代码,更加接近“真开源”的概念,为开源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开源AI的繁荣景象与美国以闭源为主的生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AI产业主要由科技大厂和风险投资主导,追求技术领先和市场垄断以创造巨额利润。以OpenAI为例,其从完全开源走向全面闭源,并通过与微软的合作形成了“技术-资本”闭环。相比之下,中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重视开源,体现了自主可控思维下的产业优先路径。
中美AI产业在开源与闭源策略上的分野,本质上是发展逻辑的根本差异。美国受资本驱动,科技大厂与风险投资的盈利诉求催生了“技术垄断-高价变现”的闭源生态。而中国则依托顶层设计,以“技术平权+产业协同”为核心理念,通过政策赋能构建开放生态。这种战略选择不仅塑造了两国AI产业的不同路径,也预示着全球AI生态正从“垄断竞争”向“开放共赢”加速演进。
中国开源AI生态的快速发展不仅加速了AI产业化进程,还让美国技术优先的信仰陷入了尴尬境地。面对DeepSeek等中国开源模型的步步紧逼,meta匆忙推出了自称有史以来最强的多模态大模型Llama4,但实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中国开源AI的实力和潜力。
中国开源AI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从宝钢的智能预警系统到中煤科工的煤机装备故障降低,从上海孟伯智能的物联网应用到弥费科技的半导体晶圆厂智能预测维护,开源模型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展现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