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与董明珠:互联网形象管理,共情VS说教谁更胜一筹?

   时间:2025-04-28 13:48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在互联网浪潮涌动的今天,企业家的公众形象已不再仅仅关乎个人颜面,而是直接与企业品牌的市场接纳度和网络评价紧密相连。

近期,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引发了广泛关注。

刘强东因亲自参与外卖配送,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反观董明珠,则因“海归派有间谍”的言论,陷入了舆论风波,成为了众矢之的。

两位企业家都试图通过互联网扩大影响力,却因言行举止的差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公众反响。刘强东因此收获了大量粉丝,而董明珠则形象受损,成为了“招黑体质”。

刘强东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他“向下共情”的举动,触动了网友的心弦。他亲自穿上工作服,参与京东快递的外卖配送,尽管有人质疑这是作秀,但多数网友仍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他至少表现出了愿意亲近基层的姿态。

这种接地气的行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网友们更希望看到企业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商业大亨,而是能够与普通民众产生共鸣的“自家人”。在互联网时代,公众更倾向于看到企业家展现其人性化的一面,而非冷冰冰的商业决策者形象。

相比之下,董明珠则因“向上说教”的营销方式,逐渐失去了网友的青睐。她的言论频频引发争议,尤其是在最近一次临时股东会议上提到的“海归派里面有间谍”的言论,更是遭到了官媒和网友的广泛批评。

董明珠的言论翻车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以来的个人风格所致。例如,在谈及“35岁就业危机”时,她轻描淡写地表示“35岁没人聘你就自己去创业”,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质疑。她还多次公开批评前助理孟羽童,暗示其人品有问题,进一步损害了企业的公众形象。

董明珠还曾多次炮轰雷军和小米,这种对立性的言论不仅未能为企业带来正面影响,反而降低了年轻消费者对格力品牌的好感度。

在互联网环境下,公众更期待企业家展现出包容与理解的态度,而非居高临下的说教。刘强东与董明珠的对比,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家形象管理的核心法则:共情营销远比说教式言论更有效。

刘强东通过亲自参与基层工作,展现了与普通人共鸣的一面,赢得了网友的支持。而董明珠的说教言论,除了引发争议和负面流量外,并未为企业带来任何积极成果。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家的言行举止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刘强东的共情营销与董明珠的强硬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公众对企业家形象的期待。企业家若想维持良好的公众形象,或许需要更多地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而非一味地进行说教。毕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感”将决定企业家的舆论走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