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集体告别“仅退款”时代
近日,国内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及快手等,纷纷宣布对其售后规则进行重大调整,正式废止了长期备受争议的“仅退款”政策。这一变动标志着实施了近四年的“仅退款”规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自“仅退款”政策初现江湖,其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进而促进消费增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却引发了电商生态内的剧烈震荡,尤其让众多中小商家怨声载道。面对部分消费者的恶意退款行为,商家们往往束手无策,只能默默承受损失,甚至不惜千里追踪所谓的“白嫖党”。
广州的蒙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名转行做农产品网店的创业者,他四年来饱受“仅退款”之苦。一次,客户因产品中疑似有头发而要求高额赔偿,被拒绝后直接申请“仅退款”成功,让蒙斌不仅损失了产品成本,还搭上了人工、快递和平台服务费。这样的经历,让他一度考虑关闭网店。
商家们的愤怒与无奈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微博到小红书,再到知乎和抖音,几乎所有电商商家都对“仅退款”规则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然而,消费者的声音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部分消费者认为,“仅退款”是保护他们免受无良商家侵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遇到货不对板或假货时,这一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救济。
但也有理性的消费者指出,滥用“仅退款”功能会损害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例如,迟蕊就观察到,自“仅退款”实施以来,她常光顾的网店产品质量明显下降,她认为这是商家为应对恶意退款而压缩成本的结果,最终受损的还是正常消费的消费者。
面对日益激烈的商家与消费者矛盾,电商平台终于开始反思“仅退款”政策的合理性。去年以来,多家平台陆续对这一政策进行了修订。淘宝率先优化策略,依据商家体验分提升售后自主权;快手电商则直接废止了“退款不退货服务”;1688更是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将退款申请的处理权限归还给商家。
此次集体修订售后规则,标志着电商平台在反思与调整中迈出了重要一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秋城指出,“仅退款”不仅破坏了商家的合理利益,更违背了电商生态的公平原则。它是平台在竞争压力下,牺牲商家利益以获取流量和客户黏性的手段。如今,叫停“仅退款”,并非忽视消费者需求,而是电商走向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随着“仅退款”时代的终结,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或将迎来新的平衡。未来,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维护商家的合理利益,促进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将是电商平台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