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晒”什么?内容、方法、学生观与个性风格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2025-03-31 17:05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每一堂课都是教师智慧与学生成长的碰撞舞台。特别是公开课,它不仅是教师展示教学风采的窗口,更是教学创新与自我反思的宝贵平台。

资深教育专家李代贵,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公开课背后的重要价值。他认为,课堂教学从不完美中寻求进步,每一次的缺憾都是下一次改进的起点。公开课,正是这样一个让教师在同行面前坦诚展示、虚心求教、深入反思的契机。

回忆起自己首次承担市级公开课的情景,李代贵依然记忆犹新。那时的他,满怀激情,全力以赴地准备,从查阅资料到亲手绘制地图,从反复打磨教学设计到闭门背诵讲稿,甚至提前与学生交流,透露这堂课的重要性。课后收获的好评,无疑是对他努力的肯定。

然而,随着教龄的增长,李代贵逐渐意识到,公开课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向同行展示一个可供研讨的课例,一个自我提升与反思的宝贵机会。与寻常课相比,公开课需要面向更广泛的听众,包括同行、评委乃至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因此,它除了承担“为学而教”的任务外,更肩负着给同行观摩借鉴或评定的使命。

那么,公开课究竟应该“公开”些什么呢?李代贵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公开教学内容的重构与呈现。教师应独具匠心地处理课程内容,精准聚焦重点知识,合理设置难点突破的梯度,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其次,公开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与有效性。问题的发现应具有创新性与思辨性,讨论应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精准生动的讲解和贴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设计。

公开课还应公开教师平等和谐的学生观。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与终极归宿。富有亲和力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回应,即使需要批评,也会以激励性的语言收尾。最后,公开课还应公开教师的个性与风格。这是教师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但切记不可因过度展现自我而遮蔽学生的光芒。

在李代贵看来,公开课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同行以及教师自身都有所收获。这种收获未必是圆满的成功,更有可能是新问题的产生与新价值的发现。正是这些不完美与缺憾,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常态和教育的固有特征。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坦然承认、虚心倾听同行的意见、深入研究教学的得失、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在“公开”的课堂中,助力学生成长、为同行提供借鉴、教师自身也必然能收获“公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不“公开”的自我反省与提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