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国画现代转型:广美力量何以绘就时代新篇?

   时间:2025-03-31 08:19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近日,“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专题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与岭南画派纪念馆携手举办,是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展览通过五大单元,细致梳理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的探索历程,展示了超过240件珍贵作品及相关文献,深刻反映了岭南画派精神在学院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其中,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珍藏的《向海洋宣战》巨幅中国画尤为引人注目,这幅高296厘米、宽604厘米的作品,由国画系五年级师生集体创作于1960年,生动展现了当时人们向自然挑战的勇气与决心。

王玉珏的《农场新兵》也是此次展览中的亮点之一,这幅135×90厘米的纸本设色作品创作于1964年,细腻描绘了农场新兵的生动形象,展现了岭南中国画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的独特魅力。

展览首先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这一时期,岭南画派以其“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理念,引领了中国画现代转型的潮流。广州美术学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画学科正式确立,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岭南画派的中坚力量进入学院任教,他们重构教学大纲与创作范式,提出了“坚持传统、关注现实、重视写生、分科教学、兼容南北”的“广美方案”,为中国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览的五大单元层层递进,全面呈现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的建设图景。从“艺术为人民”的主题性创作,到“传统价值的再思”的中国画改造新阶段;从黎雄才的《山水画谱》解析岭南山水画教学,到“四写”实践的日常课程训练路径;再到与中国画坛的交流互动,展览多维度展示了岭南中国画现代转型的丰硕成果。

展览采用了“实物+数字”的复合展陈方式,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屏幕近距离放大查阅黎雄才山水画谱中的细节,观看相关视频,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当时的学习与创作场景。这种多元媒介的展示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观展体验。

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岭南中国画坛的革新力量及其独特贡献,更引发了对中国画现代转型历史选择的深刻思考。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美术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庄程恒作为策展人表示,展览旨在通过历史回顾,探讨中国画如何在文化自觉中寻找立足点,在开放包容中探索多元可能性。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4日,逢周一闭馆,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