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低价卖港口:真为优化资产还是另有隐情?

   时间:2025-03-29 17:46 来源:天脉网作者:朱天宇

近期,长和集团公布了其2024年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公司整体表现稳健但部分业务亮点不足。据报告显示,长和全年总收入达到了约4766.82亿港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28%。然而,股东应占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约为170.88亿港元,同比下降了27.29%。

在长和的业务版图中,港口及相关服务板块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但其原因却非正面。该板块的收入约为452.82亿港元,仅占集团总收入的9%,在五大业务领域中排名垫底。这一数据似乎表明,港口业务已成为长和业绩增长的拖累。

面对这样的业绩,长和集团高层表示,出售港口资产是出于优化资产结构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的商业决策。然而,这一解释在仔细分析交易细节后显得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从交易价格来看,巴拿马港口的估值仅为13倍EBITDA,远低于2015年中资收购同类资产的26倍估值,也低于当前国际港口资产的平均行业水平(18-20倍)。这意味着长和主动放弃了至少10%的资产溢价。为何长和会选择在资产价值被低估时出售,这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其次,交易程序上的不寻常之处也令人费解。在这次交易中,贝莱德集团未经过竞标程序便获得了独家谈判权,这与长和过去在重大资产交易中的全球招标流程大相径庭。2015年,长和向中资财团出售股权时,坚持采用了全球招标的方式。为何此次交易标准截然不同,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秘密。

最后,从战略角度来看,港口业务对于长和集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该业务的EBITDA利润率远高于集团内的电信、零售等板块,年均现金流达到18亿美元,占集团自由现金流的23%。如此优质的资产被轻易出售,不仅令人惊讶,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事实上,穆迪已将此次交易列为“信用负面事件”,并可能导致长和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

长和集团出售港口资产的决策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交易价格、程序以及战略考量上的诸多疑点,都使得这一决策充满了争议和不确定性。长和集团是否真的在自毁长城,市场将拭目以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