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与“返魅”:现代社会的认知变迁与人文追求

   时间:2025-03-29 15:06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发了广泛讨论,该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再次展示了“故事新编”的魅力。在中国文化领域,“故事新编”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学命题,不断吸引创作者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创作者大胆颠覆了传统神话的权力结构,通过对哪吒形象的重新塑造,展现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对传统束缚的挣脱。哪吒不再是传统神话中那个服从命运的英雄,而是一个被偏见与歧视所困的“他者”。这种“反英雄”的叙事策略,让观众看到了更加立体和复杂的角色形象。

同时,该片在叙事逻辑上也进行了重构,打破了传统神话中“正邪”“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故事矛盾的核心集中在“个体与命运的对抗”以及“英雄人物的成长与自我找寻”上,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情节更加扣人心弦,人物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例如,哪吒与敖丙的对立关系因混元珠的设定被颠覆,原本善恶分明的角色形象被置换为亦正亦邪的双雄结构。

《哪吒之魔童闹海》还通过打捞神话传说遗珠、扩充民间故事留白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世界。影片中的哪吒在失去重要之物后,经历了身份认同的淡化与消亡,最终认可自身为人,获得了成为人生存的可能性。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角色的成长与蜕变,也引发了观众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改编经典故事时,越来越注重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从《魔童降世》到《杨戬》,再到《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作品在尊重个体命运、重视个性价值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精神,呈现出人文关怀的色彩。这种创作趋势不仅丰富了国产动画电影的题材和风格,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电影也在积极拓展受众群体和深化价值表达。近十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极力摆脱低龄化的固有印象,积极走向更广阔的年龄辐射层。通过增添电影中的年轻化因素、青年亚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国产动画电影逐渐承载了比儿童化、低龄向更为深刻的价值表达。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观影选择。

总之,《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成功的“故事新编”作品,不仅展示了国产动画电影在叙事方式和文化内涵上的探索与创新,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随着国产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