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揭秘:清代北京城门上的门笺有何讲究?

   时间:2025-03-29 11:02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一幅清代宫廷画作《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近日引起了广泛关注,此画由著名宫廷画师徐扬精心绘制,生动再现了清乾隆二十六年的一次罕见天象。

在那年初一,天空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奇观,恰逢新年元旦,京城内外一片欢腾,文武百官进京朝贺,百姓们也纷纷出门拜年。画卷不仅记录了这一壮观的天象,还细致描绘了当时的京城风貌和民俗风情,包括观象台、胡同门楼、冠饰品服、交通工具及商店铺面等。

在画卷的诸多细节中,一个特别的元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那就是各家商铺和住宅门楣、房檐上贴着的彩色装饰物。放大画卷仔细观察,这些装饰色彩斑斓,由红、黄等多种颜色组成,显得尤为醒目。

这些装饰物名为“门笺”,又称“挂门前儿”、“门吊子”等,是我国传统的年节吉祥装饰物。门笺实际上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通常在除夕时张贴,一门五张,颜色分别为大红、水红、绿、黄、蓝,排列顺序从左至右,寓意着帝王居中,文武大臣分列两侧。这种颜色排列不仅符合古代礼制,视觉效果也十分鲜明。

门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幡胜”。汉代已有用幡庆祝立春的习俗,立春作为农耕社会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用立青幡来迎春纳福求祥。到了唐宋时期,剪纸艺术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剪裁镂空的幡胜相互赠贺。宋代时,剪纸已成为一种需求量很大的商品,门笺剪纸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门笺剪纸达到了鼎盛阶段。清代文献《燕京岁时记·挂千》详细描述了“挂千”的大小尺寸和张贴习惯,可见当时门笺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正如《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所展现的那样,大街小巷、商铺住宅的门楣上都贴着门笺,寄托着先民们的美好期愿。

欣赏这幅画卷,我们不仅能看到清代北京的繁华景象,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细节刻写到位的画卷,总让人莫名感动,仿佛时间只带走了岁月,而这些传统文化却总能穿越历史长河与我们相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