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画家董国金,正以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笔墨功底,重新诠释着山水画的传统韵味与现代精神。
董国金,出身于山东高密的书香世家,自幼便沉浸在儒家思想的氛围中,形成了他温文尔雅、崇尚传统的性格。他不仅对传统艺术怀有深厚的情感,更在书法艺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的求学经历,让他全面掌握了中外美术史及理论,艺术创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门类,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自元代起,山水画逐渐从对山体形态的描绘转向以书法笔线为主体、水墨渲染为辅的抒写方式。董国金在研究生期间,通过大量临摹宋元及明清画家的作品,结合写生训练,深刻理解了传统山水的范式与审美内涵。
然而,董国金并未止步于传统的模仿,他深知中国山水画在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提到,石涛的“一画论”虽然未完全脱离传统皴法的审美框架,但其创新精神为沉闷的画坛带来了新鲜空气。而黄宾虹的出现,则标志着传统山水画写意系统的崩塌,开启了笔墨华章的大合奏时代。这种对山水形迹的弱化,将艺术的焦点转向笔墨的变化与造化,为东方审美现代性的展开提供了可能。
在董国金看来,当代山水画创作应在借鉴传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东方性灵的心象图式特征的想象,并努力开拓非线性特征的表征话语,拓展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水墨方式。他强调笔墨的重要性,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舍弃笔墨而空谈创新,将与中国画的概念渐行渐远。
董国金的山水创作,以传统山水精神为宗,用相应图式表达现代语境,完成当代转化。他深知临摹、写生、创作三者不可分割,互相生成。在临摹中,他体味山水意象随历史的流变而发生的变化;在写生中,他重新思考传统,形成个人绘画语言。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对传统的回视与重塑,是对个人艺术理想的追求与呈现。
董国金的山水画作品,既有清雅劲键的水墨山水,也有清雅脱俗的青绿巨嶂;有泼墨后即兴进行笔墨形式重组的实验山水,亦有工谨细腻的工笔山水。每一种形式都跳跃着他对传统的重新审视与投眸,是他朝向山水画现代性尝试的又一重要步伐。
董国金的艺术实践,不仅展现了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更体现了他对现代性的积极探索与创新。他的作品,无疑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