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人工智能导论》必修课:解锁智能世界的钥匙!

   时间:2025-03-28 05:06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引领教育创新,于2025年春季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推出了《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这一举措标志着北航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该课程由北航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波教授牵头论证建设,吴文峻教授担任跨学院跨学科教学单元主责负责人,旨在通过普及人工智能的基础原理与技术趋势,赋能学生适应技术驱动的社会变革。自筹备以来,课程历经系统性调研与多轮迭代,最终于2025年春季学期正式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开放。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采用复合架构,包含24学时的理论教学和16学时的实验教学。理论教学部分涵盖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大语言模型等关键技术原理,同时融合脑神经科学认知基础与AI安全伦理研讨,为学生构建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实验教学则针对不同学科大类进行分层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在北航的课堂上,吴文峻老师和张永飞老师分别以生动的案例引领学生们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吴老师通过图像处理实验,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将一张真实照片转换为铅笔手绘风格的图片,从光源效果、图像的rgb值等细节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抽象概念。而张老师则以“召回率”为例,用抓嫌疑犯的情景模拟,将复杂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能力和智能思维。通过案例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智能思维,提升人工智能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智能思维分析、解决专业领域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课后调研显示,“时代”“发展”“丰富”“有趣”成为学生评价课程的高频关键词。

为了确保课程的专业性和跨学科融合能力,北航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了计算机学院、北航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14个院系的55名教师组成授课团队。经过报名、筛选与教学培训,授课团队具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创新应用的跃迁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生们对于《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反响热烈。一位来自冯如书院的本科生表示,这门课程让他从“AI小白”逐渐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的门道,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他逐渐理解了“让机器思考”的含义。而一位来自知行书院的文科生则感慨,这门课程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前沿科技世界的大门,让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背后的科学原理有了深刻认识。

北航《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成功开设,不仅体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深度布局与创新突破,更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贡献了力量。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北航将继续推动前沿技术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