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刘彦校长谈心灵成长与人的幸福实现

   时间:2025-03-28 05:05 来源:天脉网作者:朱天宇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都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学校不断前行,探索教育的真谛。

“教育是事业。”这句话简洁而深刻,道出了教育从业者应具备的精神内核。在刘彦校长看来,这份事业不仅要求校长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更需“用心”和“用情”。只有这三者兼备,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贯彻“以道驭术”的教育逻辑。

“道”是教育的规律,涵盖教育发展、学习者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及育人目标等,是学校的教育哲学所在。而“术”则是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刘彦校长强调,道不变,术常新,以道驭术,方能成就教育的辉煌。坚持“以道驭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才能激发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需要具备前瞻性和未来性。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在前瞻思维的引领下,进行了SWOT分析,确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顶层设计逻辑起点。学校不断完善办学目标、理念、培养目标和方略,创建了系统的个性化教育哲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心”的未来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独树一帜。学校将课程重构、数字化引领和中外课程深度融合作为办学方略,形成了“幸福·未来”课程顶层设计。课程体系熔铸中外精华,既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心”系列课程,也有融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中外融合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开拓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方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同样走在了前列。自2010年起,学校就持续推进“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构建数字化赋能教与学的特色课程。数字化平台融入课程实践,实现了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学习难点的攻克以及实时反馈,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途径。

学校还致力于项目式学习的推广与实践。通过重构教学模式、变革学习方式,促使深度学习发生。学校开发了50多个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辅助课程子项目,构建了清晰的课程群开发路径,并研发了全环节全过程评价体系。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实现了横向广度与纵向深度的提升。

在国际交流方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秉持开放的办学姿态,与全球32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学习平台。学校作为SAGE的发起校之一,连续举办了多届1对1未来学习国际交流论坛,成为海淀教育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品牌。

在教育这条道路上,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始终坚持以道驭术、因山择路,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学校秉持“植根传统,放眼国际,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为基础教育发展新未来贡献着西山智慧、西山实践和西山方案。刘彦校长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学校不断前行,书写着教育的华彩篇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