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下,知乎与小红书的创作生态将如何演变?

   时间:2025-03-26 09:50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社交媒体的浪潮中,一位创作者分享了他与小红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对创作工具深刻理解的旅程。

这位创作者透露,他与小红书的邂逅不过一年有余,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悄悄开启了一个小项目。当时,小红书被普遍认为是易于上手且商业化潜力巨大的平台,这一认知促使他迈出了第一步。

起初,他沿用公众号的创作逻辑,将长文切割成小段,配以封面和辅助页面,再附上约600字的文案,打上标签后发布。然而,一个月的尝试并未带来显著效果,阅读量徘徊在500至1000之间,远未达到“破圈”的标准。

面对困境,他开始广泛搜索小红书的创作秘诀,却发现网络上充斥着五花八门却往往不切实际的建议,如打造爆款标题、模仿热门内容结构等,这些建议有时甚至贩卖副业和生活焦虑,让他深感困惑。

经过不懈探索,他逐渐意识到,小红书的真正魅力在于其降低了创作门槛,使得即使是简短的想法或吐槽也能轻松分享。他发现了小红书的“文生图”AI功能,只需输入简短内容,即可自动生成配图,大大简化了发布流程。

在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论:内容需注重时效性,同时包含思考性。即便是简单的想法或问题,只要足够新颖,就能引发互动。小红书的吸引力,在于其便捷的入口,让他能够随时随地分享灵感和生活点滴。

在比较不同创作工具时,他提到,小红书适合快速分享灵感并获得即时互动,而flomo笔记则更适合初次记录和整理想法。相比之下,知乎的创作阻力较高,更适合发布经过深思熟虑的专业内容。知乎的互动频次较低,部分原因在于其内容更偏向理性,符合大脑系统2的逻辑性。

他进一步分析了知乎创作门槛提高的原因,指出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人们从渴望被看见转变为更倾向于表达自我。这一变化导致知乎等平台的创作门槛相对提升,因为用户不再愿意像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一样回答问题。

在探讨如何减少创作者阻力时,他提到了多个AI工具软件,如Flowith和Take AI Agents,它们通过简化创作流程,降低了创作门槛。这些工具鼓励用户提问或表达想法,然后利用AI生成内容或任务,形成了一个闭环。

他还设想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用户只需对着平台说一句话,AI就能将其转化为文字,打上标签后发布或存入知识库。这种语音多模态技术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

作为产品设计者,他认为,应该从最小的入口去思考如何优化创作者的使用体验。他以小红书的AI助手点点AI为例,展示了AI如何在评价者与创作者、读者之间搭建桥梁,提供便捷的深度思考功能。

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AI是否会改变创作者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的创作流程?未来是否会有基于AI的工具,通过串联整个工作流而崛起?这些问题,无疑为创作工具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