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跨界融合,古老旋律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时间:2025-03-09 06:14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标题:民族音乐融合创新,焕发新活力

近期,国产影视和游戏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民族音乐元素,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电影《哪吒2》中,贵州侗族大歌作为莲花盛开时的配乐,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全国政协委员、哈尼族姑娘杨钰尼在两会期间分享了这一案例,强调了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同样,在《黑神话:悟空》等作品中,蒙古族呼麦、陕北说书等民族音乐的巧妙融入,也为这些作品赢得了无数好评。全国两会期间,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民族音乐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蒙古族呼麦和侗族大歌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逐渐从小众艺术走向大众视野。在电影、游戏、音乐会乃至短视频中,这些民族音乐元素频频亮相,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刘媛媛指出,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创新是文化交流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

然而,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民族音乐的原真性,同时又不失潮流感,是代表委员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认为,一些创作者过于追求传统或过于追求新颖,都可能导致作品失去平衡。他建议,应在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传承创新体系,打造既符合地方传统,又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精品。

何买拉苏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建议,提出通过“双向融合”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并加强国际音乐交流。他认为,传统文化不能仅靠静态保存,更应在时代浪潮中蓬勃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契机。杨钰尼表示,短视频平台和AR、VR技术让年轻人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感知哈尼文化的魅力。她认为,跨文化交流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探索更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刘媛媛也强调,数字化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推动民族音乐创新、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在融合与创新的浪潮中,民族音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舞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