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再度聚焦中国,多家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国AI产业的最新进展。美国彭博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的DeepSeek可能成为下一个颠覆全球AI行业的力量,这一突破不仅令外国科技巨头感到震惊,也激发了中国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
紧接着,《日经亚洲》也关注了中国AI圈的另一重大事件。据报道,一支中国团队正式推出了名为Manus的通用型AI Agent产品,并启动了部分内测。这一消息迅速在中国AI界引发热议,内测邀请码甚至被炒到了上万元的高价,同时带动了A股市场AI智能体概念股的强势上涨。
然而,随着Manus的火爆讨论,公众对其评价也出现了分歧。有人将其誉为“国产AI之光”,但也有人对其产品套壳表示质疑。更为戏剧性的是,Manus的社交平台账号随后遭到封禁,争议之声愈发激烈。
尽管围绕Manus的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在大力支持AI行业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在Manus等新兴企业的崛起上,也反映在众多投资者对AI概念股的密切关注上。彭博社进一步梳理指出,阿里巴巴、月之暗面、智谱华章、字节跳动等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深耕AI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更新的大模型榜单上,阿里通义千问推理模型QwQ-32B成功登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悉,该模型在数学、代码及通用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整体性能比肩DeepSeek-R1,并突破性地实现了高性能推理模型在消费级显卡上的本地部署,大大降低了模型应用成本。
与此同时,Manus的问世也标志着AI自主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据团队介绍,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性能超越了OpenAI的同层次大模型。然而,由于Manus目前尚未向公众开放,很多人无法验证其实际表现,这也引发了一些开发者的质疑。
有开发者指出,Manus官方演示的几个功能在此前OpenAI的Operator以及智谱AI的Phone Use等产品中已经实机展示过,因此质疑其是否为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套壳”。Manus的邀请码机制也被一些人视为“饥饿营销”。面对这些质疑,Manus AI合伙人张涛在社交平台回应称,目前采取邀请码机制是因为服务器容量有限,团队正在全力扩大容量,以让更多用户优先体验产品。
尽管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AI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无论是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还是Manus等新兴企业的崛起,都预示着中国AI产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