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期间,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的突破性进展成为了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董事长聂鹏举,对此表达了高度的关注,并提出了将电机行业纳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聂鹏举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和传感器等。这些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对于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至关重要。以伺服电机为例,为了实现精细动作,如模拟人类抓握鸡蛋或摘取葡萄,人形机器人所采用的伺服电机系统,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上的要求远高于工业机械臂。
他认为,这种极致的技术要求,不仅推动了制造业向纳米级别发展,还促进了半导体、仿生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的协同突破。这将有助于加速形成“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整机集成—实际应用”的垂直生态链,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进而促进精密制造和智能传感等产业集群的发展。
尽管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了不少研发进展,但高精度、高性能零部件的生产厂商数量仍显不足。聂鹏举强调,加快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对于推动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建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依托科研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布局国家级实验室和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中心,并出台奖励措施,鼓励相关前沿方向的研究。
同时,聂鹏举还建议加大对人形机器人国产核心零部件厂商的培育扶持力度。他提议建立一个以研发投入力度、成果转化效果和供应链国产化水平为核心的企业成长潜力评价体系,并给予研发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他还建议在深圳等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引擎区,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区,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除了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聂鹏举还对电机行业的发展表达了关切。他希望通过顶层设计的赋能,加速推动电机行业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产业链的整体跃升。他建议通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汇聚行业力量,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突破高端电机领域的技术壁垒。
具体来说,他提议依托这个创新中心,设立创新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快电机产业生态链的构建进度,并加大电机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研发创新方面,他建议设立电机专项研发中心和技术孵化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重点攻关高效节能电机技术,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撑。同时,他还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扶持前沿技术研发,并对参与企业实施税收优惠与专项补贴。
最后,聂鹏举还建议在电机产业基础扎实的湖南、浙江、广东等省份优先布局省级创新中心,打造差异化区域创新集群。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打造“材料—设计—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体系,提升国产化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