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舞剧即将登陆成都,明代科学巨著如何“舞”动现代舞台?

   时间:2025-03-01 16:04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舞剧《天工开物》即将登陆成都城市音乐厅,展现古代智慧与民族情怀

备受瞩目的舞剧《天工开物》即将于4月25日至26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精彩上演。该剧自启动巡演以来,已走过11座城市,成功演出25场,平均每场上座率超过90%,吸引了超过3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全网曝光量更是突破了4亿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舞剧。

舞剧《天工开物》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及其著作《天工开物》为创作蓝本,通过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全剧以宋应星六次科举落榜后潜心研究古代科技工艺的经历为主线,通过“赶考”“著书”“山河”等多个篇章,展现了其执着追求与深沉的民族情怀。舞蹈、影像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使得这部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宋应星,这位被达尔文等国外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作者,前半生致力于科举入仕,却六次落榜。在赶考途中,他深入考察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对手工业、农业和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面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他深感痛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科举之路,转而投身于科技与工艺的研究。《天工开物》开篇即言“此书与功名进取无关”,彰显了他作为士大夫的傲骨与情怀。

舞剧《天工开物》的舞美设计堪称一绝。导演团队参考了大量明代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提炼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舞美设计中。剧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以及视觉呈现都充分运用了这一概念,特别是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展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服装设计则参照明代中晚期服饰特点,农夫工匠的服装灵感源于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既原始又富有行业特色。

在音乐创作方面,舞剧《天工开物》同样下足了功夫。导演团队采集了大量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如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织丝等声音,这些声音素材简朴而传神,为舞剧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电影手法的融入也使得舞剧在写实与写意、虚与实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舞台前后双层纱幕的设计,象征着宋应星逆行世间的空间,将舞台的实景与电影的虚幻和代入感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

导演陆川表示:“宋应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天工开物》成功定义了“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