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名家韩再芬:在传统与创新间舞动艺术的灵魂
在中国戏曲的璀璨星河中,黄梅戏以其悠扬婉转的唱腔和细腻丰富的情感表达,深受观众喜爱。而作为黄梅戏界的领军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更是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了戏曲界的一颗耀眼明珠。
韩再芬不仅是黄梅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更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艺术家。她深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人民的需求紧密相连。因此,在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带领团队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剧目。
从《鸭儿嫂》到《不朽的骄杨》,再到《延年和乔年》,这些新剧目不仅保留了黄梅戏的经典元素,更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韩再芬还积极尝试将黄梅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黄梅戏电影《六尺巷》等作品,让传统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韩再芬看来,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在于其人民性。她认为,黄梅戏作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在繁忙的艺术创作之余,还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深入基层、倾听人民呼声。她注意到,随着网络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购物、虚拟社交、数字生活等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常态。然而,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对数字过度依赖、失去对真实世界感知的风险。
对此,韩再芬深感忧虑。她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保持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因此,她打算在全国两会期间发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寻求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发展。
韩再芬的艺术生涯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才华,更要有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