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古琴艺术:千年雅韵入非遗,悠扬琴声再传扬!

   时间:2025-02-28 17:02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古琴,这一承载着千年雅韵的民族乐器,近日在海南再次焕发光彩。海口市群众艺术馆申报的“海南古琴艺术”成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标志着这一古老艺术在海南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官方认可。

古琴,被誉为“太古之音”,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长,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儒士修身养性的重要乐器。在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中,古琴位居首位,足见其地位之尊崇。而海南,这片曾作为流放之地的海岛,却因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的贬谪,得以将中原的礼乐文化,包括古琴艺术,带入这片热土。

追溯古琴的起源,虽尚无定论,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琴便已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从《礼记》中的“士无故不撤琴瑟”,到《诗经》中诸多关于古琴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古琴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人民的喜爱。而海南古琴艺术的起步较晚,受限于琼州海峡的天然屏障,直到唐宋时期,随着众多朝廷重臣和文化名人被贬至此,古琴艺术才得以南迁并在此生根发芽。

其中,苏轼被贬海南无疑是琴文化传入海南的关键节点。苏轼对古琴情有独钟,一生创作了八十多首关于古琴的诗词。在谪居海南期间,他常以书琴自娱,与当地文人弹奏品评,悠悠雅韵传遍琼州。南宋海南籍道教名人白玉蟾也是抚琴高士,其诗文大量言琴,论琴道与养心的关系。这些历史名人对古琴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为海南古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古琴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2024年4月举办的海口古琴艺术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演奏家与古琴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了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知名斫琴坊的古琴现场展示与讲座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珍贵的乐器,了解它们背后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

作为海南南轩琴社的创办人,廖延致力于古琴的全民普及性推广。她通过公益讲座、古琴进校园、古琴表演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在她的带领下,许多“80后”“90后”甚至“10后”小朋友都加入了学习古琴的行列。在特别的节气和传统节日,琴社还会举办雅集活动,既为古琴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切磋的机会,也成为普及古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公益课堂。

然而,尽管古琴艺术在海南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相比于其他省份,海南的古琴普及度相对较低。不少家长对古琴的了解不足,认为其表现力不如其他乐器强,通常让小朋友选择西洋乐器或认知度较高的传统乐器。因此,古琴学习者中中老年人比例较高。对此,廖延表示,校园是推动古琴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希望通过古琴进校园活动点燃更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琴与古筝虽同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丝弦乐器,但它们在弦数与音色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古筝通常拥有21根弦,音色明亮、音量较大;而古琴仅有7根弦,音色醇厚、韵味悠长。这些差异使得古琴在演奏上更具艺术价值,也为其在海南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