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术界对原始思维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一项关于原始思维两重性的研究指出,原始先民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巫术时展现出了逻辑思维与原逻辑思维的交叉共存。
据研究,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便展现出了显著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和山西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出土的石球,被证明是用于远距离狩猎的复合工具。这些石球系上绳索后,能够通过旋转投出,捕获凶猛的野兽。这一过程中,猎人预设了投掷方式和狩猎效果,体现了逻辑思维的连贯性。
同样,弓箭的发明也是原始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制作和使用弓箭时,原始人需要考虑镞的尺寸、锋利度、木材的选择以及弓的弹性韧性等因素。这些都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持。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弓箭的发明,认为它对于蒙昧时代具有决定性意义。
然而,研究也指出,原始先民在狩猎时并不完全依赖逻辑思维。他们相信工具和狩猎方法必须拥有巫术力量,通过巫术式的互渗作用于狩猎行动。例如,欧洲中石器时期的狩猎壁画,如法国阿里埃叶洞穴的“着箭的野牛”,不仅是艺术表现,更蕴含巫术含义,旨在通过壁画对狩猎野牛施加巫术影响。
对此,专家指出,原始思维具有两重性:逻辑思维与原逻辑思维交叉共存。逻辑思维以因果推理和经验知识为基础,而原逻辑思维则不考虑矛盾律,以互渗律为机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原始人的头脑中并存,共同作用于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
那么,原始思维是如何演化为现代思维的呢?研究认为,这得益于每一代人个体智力的开发锻炼和社会知识的积累增加,同时也得益于智力基因的遗传。人类从原始思维经古代思维、近代思维发展到现代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原逻辑思维各自转型和升华的结果。
原始思维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展现出了独特价值。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指出,原始人的思维混沌,理智、情感、想象等相互交织,但这种思维方式却奠定了用约定符号表情达意的基础。例如,原始人通过画箭射中野牛来相信狩猎会成功,这种臆想与现实的互渗,促使了符号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