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力推书法学科化,“书法博士”争议背后的发展之困

   时间:2025-02-22 17:18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在探讨事物发展的道路上,著名学者贝费里奇曾言:“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任何成就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时间的沉淀。

书法,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便是这一道理的生动体现。它起源于汉字诞生之初,历经春秋战国的文字分化,直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才逐渐走向规范化。从最初的单一书体,到篆、隶、楷、行、草五体的演变,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书法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其是否应被设立为一门学科的争议从未停歇。欧阳中石,这位在书法界享有盛誉的大师,便是这一争议的焦点人物。他不仅在书法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荣获兰亭奖,更在学术界有着深厚的背景,毕业于北京大学。

欧阳中石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促使他致力于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在北京师范学院任职期间,他联合志同道合的同仁,共同创办了书法班,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加入。这一举措无疑为书法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欧阳中石并未止步于此。他怀揣着将书法学科化的梦想,尽管这一想法遭到了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反对。启功先生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独特性与抽象性难以用学科化的方式来衡量。但欧阳中石并未因此退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北京师范学院开设了书法专业,并进而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书法博士点。

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质疑书法博士的含金量,认为这一学位的设立过于仓促,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事实上,书法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难以统一,这使得其学科化之路充满了挑战。

随着书法学科的设立,一批批为了追求名利而涌入的学生开始涌现。他们看中的是书法博士这一头衔所带来的利益,而非真正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这一现象不仅破坏了书法原本纯净的艺术氛围,也导致了书法人才质量的下滑。

回顾这一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书法的学科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正如贝费里奇所言,任何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去推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