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新动向:深度回归教材,强调能力与应用

   时间:2025-02-22 08:59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高考命题新趋势:深度回归教材,强调素养与实践

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正朝着一个鲜明的方向迈进——深度回归教材。这一变革旨在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教学与考试的紧密衔接,同时推动新教材、新课标及相关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地。

高考命题改革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新教材推广、新课标实施及教育理念更新紧密配合。改革后的命题不仅全面反映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特别是对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还呈现出情境化、基础性、实践性和生活化的特点。据《中国考试报告》指出,高考命题正逐渐以教材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考查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次高考命题回归教材,展现出两大显著特征。首先,它并非简单联系教材,而是从学科本质出发,深入挖掘学科内涵。以地理学科为例,考题更加注重区域性和实践性,将所学基本原理与生产、生活现象相结合,旨在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其次,在操作层面,高考命题强调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包括教材的典型例题、有助于形成学科思想的相关内容,以及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等。

教材作为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所有高考题都能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真正实现了回归教材。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高考试题在材料选择和设问设计上均与教材内容进行呼应。相当数量的高考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地理试题命题更是依据教材案例采用迁移手法,设置类似案例情境,再从不同角度设问。

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神似,即考试内容应完全体现教育、教学的旨要;形异,则意味着考试内容无需照搬教材,而是要在理解教材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高考命题更加强调教材知识的应用,而非单纯的知识覆盖面,命题向主题、概念、规律、演变、预测的纵深方向拓展。这既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又强调对某一地理情境的深层次探索。

面对这一变革,备考策略也需相应调整。单纯一遍遍复习教材已远远不够,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整理和融合,形成学科知识关联,以提升解决区域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背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立足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背景知识。学得活、思考勤的学生将在考试中占据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对教材的处理并非一概而论。各学科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学科紧跟教材,有些则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在评判试题是否超纲时,“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成为了一个重要标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