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头们纷纷探索AI大模型的浪潮中,DeepSeek的崛起无疑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各大科技大厂纷纷宣布在其核心产品中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这一举动不仅预示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更标志着企业战略转型的新篇章。
作为先行者,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率先全面接入了DeepSeek模型,紧随其后,微信搜一搜也在灰度测试中引入了DeepSeek R1的满血版。更令人瞩目的是,百度搜索宣布将在24小时内全面接入DeepSeek,并迅速完成了全量上线。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将DeepSeek推上了行业风口浪尖。
腾讯和百度在接入DeepSeek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策略。腾讯的动作尤为果断,不仅在微信搜一搜中上线了基于DeepSeek-R1的“AI搜索”功能,还将DeepSeek引入到了腾讯地图、QQ音乐、腾讯文档等多款核心产品中。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腾讯对AI技术的重视,更彰显了其积极拥抱优质AI模型的决心。
相比之下,百度在接入DeepSeek的同时,也对其大模型发展路线进行了调整。文心一言的免费使用和开源策略的转变,无疑是对DeepSeek崛起的回应。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微信搜一搜AI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固搜索基本盘,确保集团业务的稳定。同时,文心智能体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的消息,也透露出百度在B端开发者市场上的布局。
然而,并非所有大厂都如腾讯和百度般果断。字节跳动在接入DeepSeek的问题上显得相对保守。目前,仅有飞书官宣上线了DeepSeek系列模型,且使用入口相对隐蔽。这或许反映了字节跳动对自家AI技术的自信,以及对自研模型未来潜力的期待。
DeepSeek的开源生态大大加速了AI场景落地的进程。面对DeepSeek的异军突起,曾经在大模型探索道路上相对保守的互联网大厂也不得不顺应趋势,做出改变。这一变革不仅将深刻改变用户的搜索方式,还将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产生广泛影响。
大厂们争先恐后接入DeepSeek,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技术趋势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更是为了在AI这场持久战中建立阶段性优势。在云服务市场,DeepSeek带来的热度和低成本优势成为打破市场价格战、吸引中小客户的突破口。而在应用场景上,如何将现有的核心场景进行AI化,成为大厂们关注的焦点。
微信和百度搜索的率先接入,无疑为AI搜索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这一变革将深刻改变用户的搜索习惯,也将推动大厂们加速AI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未来,无论是短视频平台、图文平台还是社交平台,拥有巨量流量的地方都将成为AI改造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大厂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将更出色的AI大模型落地到自家产品。腾讯通过快速接入DeepSeek,一举扭转了外界对其在大模型领域动作迟缓的判断,成为拥有后发优势的重要玩家。这一案例也印证了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观点:在现有应用基础上融入AI能力,是当下AI落地更实际的选择。
然而,率先接入并非占据领先身位。在AI搜索时代,竞争既需要模型的处理能力,也需要优质的内容供给。当大厂们纷纷向优质大模型抛出橄榄枝后,中长期各家的搜索处理能力或将拉平,赛点将转向内容供给储备以及生态丰富度上。对于具有丰富业务生态的大厂来说,如何快速提高业务协同效率、创造差异化优势,将成为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