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大学教授李森的著作《黑白镜像——〈野草〉讲稿》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丁帆为该书撰写序言,高度赞扬了李森的解读方式。
在文学研究领域,如何平衡感性与理性的阐释方式一直是个难题。李森在《黑白镜像》中,巧妙地将这两种思维方式融合,为《野草》提供了新的阐释语境,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丁帆在序言中指出,李森以诗人的浪漫激情与学者的严谨态度,重新解读了《野草》的艺术密码,纠偏了以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价值观模糊性。
《黑白镜像》的出版,不仅是对《野草》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鲁迅精神的一种全新呈现。丁帆提到,他的老师曾华鹏先生是研究《野草》的早期学者之一,但受限于时代背景,未能更深刻地揭示其现实价值。而李森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了读者在阅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使鲁迅的精神以一种新的方式鲜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在解读《野草》的过程中,李森特别注重《题辞》的破题,将其作为统领全书的总纲和重释的切入点。他指出,《题辞》中充满了高度浓缩的隐喻意指,如“过去”、“死亡”、“朽腐”、“大欢喜”、“大笑”、“歌唱”等词汇,都是鲁迅独特思想的体现。李森通过解析这些词汇,揭示了鲁迅对“过去”的决裂态度,以及他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与思想矛盾。
丁帆在序言中还特别提到了李森对《野草》中“背反概念”的解读。他认为,李森从《野草》的抒情中找到了作者在灵魂舞蹈中别样的舞姿,这是其解读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李森通过解析《题辞》中的多对“背反概念”,如沉默与开口、充实与空虚、死亡与存活等,揭示了鲁迅思想的深刻与复杂。
丁帆还以《秋夜》为例,详细阐述了李森对《野草》具体篇章的解读方法。他指出,李森的解读充满着诗人的激情和学者解析的深刻,能够将这二者融为一体,使读者在享受思想自由的狂欢中,读出诗的意蕴和语言冲击的魅力。丁帆认为,李森的《野草》解析将成为一种具有教科书意义的范文,对中学和大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大有裨益。
最后,丁帆在序言中表达了对李森的赞赏之情。他表示,李森作为一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和学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野草》的解读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这本著作不仅感动了自己,也必将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