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以笔墨通天,绘尽山水大痴情

   时间:2025-02-19 20:16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在元代文人画的璀璨星河中,黄公望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后世难以绕过的丰碑。他的画作,不仅是笔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是内心世界的深刻映射,却又不留一丝“我执”的痕迹。

黄公望,这位八十高龄才完成《富春山居图》的黄冠道人,一生所求,非笔墨间的张扬,而是让每一滴墨、每一根线都成为自然气韵的载体,流淌着天地间的韵律。他的画作,是对“写胸中逸气”这一传统观念的颠覆,将枯湿浓淡转化为天地呼吸的直观表达。

《富春山居图》,无疑是黄公望艺术追求的巅峰之作。这幅近七米的长卷,干湿焦润巧妙交织,远山淡墨勾勒,近岸焦墨积染,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气韵贯通。董其昌曾赞叹其“气韵生动”,而卷中的留白,更是黄公望留给观者的无限遐想,让人仿佛能“以目触浪,以意行舟”,步入禅悟之境。

在元代文人纷纷标榜隐逸之时,黄公望以“无画”之境,成就了大音希声的境界。他的另一幅杰作《天池石壁图》,更是将这种境界推向了新的高度。画面中,中央巨岩被万千斧劈皴所解构,尺幅之间,山体折叠奇观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

黄公望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道心修炼,这些特殊的经历,铸就了他独到的观物之道。他摹写董源、巨然,却能化雄浑为清透,创浅绛设色法,使山体如琉璃映日。他在富春江畔游历二十载,速写岸石变幻,终悟得“白昼观形终是障,夜听松涛始见真”的真理。这份执着与感悟,最终凝聚在了他的画笔之下。

倪瓒在观赏《富春山居图》后,曾感慨道:“未见真山处,方识大痴心。”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黄公望画作的深邃意境,更揭示了其艺术追求的天人合一之境。黄公望的隐逸,不在山林之间,而在笔墨深处,他以绢素为道场,将灵魂融入山涧水汽之中,成就了一段不朽的艺术传奇。

智圆行方美术馆,作为一所集艺术作品展览、艺术品收藏、国内外艺术交流、艺术研究、美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播包括黄公望在内的众多艺术大师的作品与精神,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与深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