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的狮道表演队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深港两地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香港元朗梁屋邨的联欢会上,鹏城狮道表演队与香港本地的6支麒麟队和醒狮队同台亮相,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舞台上,鹏城狮道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鹏城狮道是大鹏新区25个非遗项目之一,流传已久。此次受邀参加香港联欢会,鹏城狮道表演队共派出了18名年轻队员,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与传承的热情。他们的精彩表现,不仅展示了鹏城狮道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鹏城狮道的表演形式独具匠心,与传统的盖仔狮表演有所不同。在盖仔狮的基础上,鹏城狮道增加了扮演猴子(青猴和黄猴)、“大头和尚”和“沙头和尚”的角色,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寓意深远。同时,鹏城狮道面具的制作也十分考究,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使得面具栩栩如生,为表演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展示,更是深港两地文化交融的重要契机。活动期间,深港两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道。鹏城狮道非遗传承人王润年表示:“能够代表深圳大鹏,与香港同胞共庆佳节,展示传统文化,我深感荣幸。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是连接两地人民的纽带,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通过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深港两地民众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鹏城狮道在香港的成功演出,再次证明了深港两地文化的同源性和互补性。78岁的大鹏镇前副镇长罗育灿回忆起解放前大鹏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历史时感慨万千。他表示,解放前深圳大鹏人就有到香港大埔等地打狮子的习俗,这种入乡随俗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大鹏人的智慧与礼仪,也见证了深港两地悠久文化交流的历史。
罗育灿还分享了自己曾在鹏城社区观赏鹏城狮道表演的难忘经历。他表示,那次表演中的小女孩们动作灵活有力,充满了童趣和活力,让他印象深刻。这次鹏城狮道在香港的演出,也让他再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