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家长投诉学校超时教学,引发教育减负热议
近日,重庆市一位家长针对孩子所在学校超长的教学时间安排,向当地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正式投诉。据这位家长反映,其孩子所在的学校要求初三学生早上7点20分到校,晚上9点40分才放学,远超过了教委规定的中学不早于8点到校的时间。
在一段流传于网络的视频中,这名家长情绪激动地向教委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提到,重庆已经成为教育内卷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面对家长的投诉,教委工作人员先是试图以“毕业年级可能有特殊安排”为由进行解释,但并未得到家长的认可。工作人员随后承诺会将此情况向上级汇报。
2月18日,重庆市江北区教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同时,涉事学校也已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但具体调整后的时间尚不清楚。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舆论的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教育减负的讨论。
投诉家长许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家孩子所在的学校要求学生到校和放学的时间过长,导致孩子睡眠不足,学习效率下降。他认为,长时间的补课和学习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许先生还透露,在年初关注到教委对学时课程学籍等作出严格要求的规定后,他才决定向教委投诉。
许先生表示,学校在接到投诉后反应迅速,已经调整了作息时间。同时,在家长会上,部分家长对于学校缩短学习时间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孩子应该在学校多学习。但许先生坚持认为,学习勤奋是好事,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许先生还提到,他家孩子成绩优异,但他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周末补课的问题上,他们通常会选择请假,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上画画班。他希望借助自己的投诉,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并计划通过公开信等方式呼吁教育部门重视并采取措施。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专家们的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他认为,学校承担了太多的教育责任,而忽略了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熊丙奇强调,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重庆家长投诉学校超时教学的事件,不仅引发了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再次将教育减负这一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如何平衡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身心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