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看似不起眼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照片中的招牌设计颇具“山寨”风味,让人很难将其与知名家电品牌格力联系起来。
不少网友初见这些照片时,都怀疑其真实性,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四五线小县城的仿冒品牌,戏称其为“雷碧”级别的存在。然而,真相往往出人意料。
据“四川格力电器”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格力电器已正式宣布推出“董明珠健康家”品牌。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让不少网友直呼“打脸”。
有报道称,全国范围内的格力专卖店都将更名为“格力董明珠健康家”。对此,某已更名的格力商铺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更名只是门头更换,店铺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格力官方店铺。这一更名举措被认为是借助董明珠的高知名度,使品牌更加亲民。
值得注意的是,在抖音平台上,已有数家格力商铺的账号名称更改为“董明珠健康家”,其中一家还获得了格力官方认证。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感叹,格力在逐步强化董明珠个人IP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远,甚至不惜以品牌名称为代价。
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格力与董明珠的名字早已紧密相连。董明珠凭借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使“董明珠=格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格力商铺和账号的更名,这一等式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事实上,董明珠并非格力的创始人,而是作为一位极具个人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凭借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使格力在业界崭露头角。然而,随着董明珠个人IP的不断强化,格力品牌本身的影响力似乎正在被逐渐消解。
在新媒体时代,董明珠选择亲自下场直播,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线下渠道的危机,还使格力在多元化和年轻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随着网络舆情的不断发酵,董明珠的个人争议也逐渐增多,使其IP的舆论风险不断加大。
尽管董明珠的势能强大,但格力在多元化布局上的尝试仍收效甚微。数据显示,格力空调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78%,显示出其对空调业务的高度依赖。与此同时,格力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并未占据明显优势。
因此,押上董明珠的信任背书能否成为格力新的出路,仍是一个未知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基于对格力品牌的信任,而非对董明珠个人的崇拜。在智能家居战场需要快速迭代的当下,格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IP的短期流量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