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社会关怀的双重助力下,音乐的魔力跨越了听力的界限,为听障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近日,一场特别的钢琴演奏会在前滩31演艺中心温情上演,上海第四聋校的十多位孩子与众多音乐爱好者共同沉浸在这场由钢琴家阮杨杨带来的视听盛宴中。
音乐会现场,随着阮杨杨指尖的跳跃,旋律在空气中流淌,时而轻柔细腻,时而激昂澎湃,整个场馆被温馨与快乐的氛围所包围。不仅听障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被这份纯粹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
演出中途,阮杨杨特别邀请了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翁慕涵上台,与她共同演绎了经典曲目《茉莉花》。翁慕涵虽然只有三年的学琴经历,但她的演奏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表示,选择这首曲子是因为它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她也怀揣着成为一名钢琴家的梦想,希望未来能让更多听障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音乐会的高潮部分,阮杨杨将一首深情的曲目献给了全天下的母亲,以此表达对母爱的崇高敬意。此时,全场听众默契地打开手机灯光,宛如点点星光,照亮了整个舞台,也照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听障孩子们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变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熠熠生辉。
演出结束后,听障学生们纷纷与阮杨杨交流心得。来自上海第四聋校四年级的周潇阳,自幼热爱音乐,已经学了五年架子鼓。他激动地表示:“音乐真是太美妙了,我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音乐家!”天慕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帖玮婷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音乐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体验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限可能,并在语言发展、心理建设以及社会适应度上得到显著提升。
专家指出,音乐对听障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听觉和语言康复,还能在心理、认知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非语言媒介激发潜能、建立自信,结合社会支持系统的长期康复,听障儿童能够在音乐的陪伴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