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从贫民窟到艺术巅峰,新金陵画派领袖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5-02-19 08:57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在人民大会堂的珍藏中,一幅气势磅礴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引人瞩目,该作品由傅抱石与关山月携手创作,尺寸达到了惊人的550厘米乘990厘米,采用纸本设色技法,创作于1959年。

傅抱石,这位出生于1904年江西南昌贫民区的艺术巨匠,其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自幼家境贫寒,连基本的教育都难以保障,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却如野草般顽强生长。早年,他在街头刻字铺前驻足观摩,或许正是那一刻,艺术之神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后来,一位善良的警察成为了他的启蒙老师,为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中学时期,他担任美术教员,凭借一本《摹印学》手稿,意外地与艺术大师徐悲鸿结缘,并在其鼓励下踏上了赴日留学的旅程。在日本,他又幸运地结识了郭沫若,这位挚友成为了他一生的支持者。

傅抱石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西迁重庆的日子里,他既要为生计奔波于多所学校之间,又要穿梭于巴山蜀水的云雾之中。然而,这些艰难的经历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最终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抱石皴”。他的房间里挂着一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的心境:“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傅抱石深知“时代变了,笔墨不能不变”。在他人生的最后六年里,他游历四方,积极写生,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中国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运动,也让傅抱石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他改革创新的动力或许早已蕴含在“抱石”这个名字之中。少年时期,他就深受屈原抱石投江故事的影响,自号“抱石斋主人”,以屈原的爱国情怀自勉,最终以“抱石”之名享誉世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