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掀起波澜的DeepSeek,如今已不仅仅是一个初创企业的代名词,它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暴,深刻影响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们,包括BAT与字节跳动在内的多家大厂,正积极融入DeepSeek的生态圈。
大厂们不仅将自身的云服务与DeepSeek紧密绑定,在应用层面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一改往日的保守策略,纷纷在核心阵地接入DeepSeek。微信近期被曝正在灰度测试集成DeepSeek R1模型的“AI搜索”功能,而百度也不甘落后,同日宣布将在搜索业务中全面引入DeepSeek与文心大模型的最新深度搜索技术。
微信作为腾讯社交生态的基石,搜索则是百度的命脉所在,DeepSeek的深入布局无疑触动了大厂们的核心业务,预示着AI技术将引发新一轮的业务重构。然而,表面的积极拥抱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DeepSeek的应用规模化落地。
硅谷投资人张璐指出,业界关注的焦点正从AI模型的快速发展转向实际应用,即如何迅速将AI技术落地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2025年,围绕算力、模型以及算法和架构的创新,将推动大模型成本持续下降,为应用落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这场AI竞赛中,百度与腾讯无疑是最为活跃的两个玩家。百度不仅宣布放弃闭源策略,并将文心一言全面免费开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在国际场合表达了对创新的开放态度。腾讯则在微信中迅速整合AI搜索入口,这一举动与微信过去缓慢的功能更新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腾讯在AI布局上的加速态势。
腾讯不仅在微信中测试AI搜索,早在DeepSeek R1发布前,就已将其应用于to B和to C的多个产品中。马化腾在腾讯年会上透露,腾讯将持续投入算力储备,并在微信、QQ等核心产品中推出AI智能体,探索更多AI应用场景。
对于大厂而言,接入DeepSeek不仅是防御性动作,更是推动大模型应用规模化落地的关键。DeepSeek的“算力平权效应”已经带动了云服务的咨询热潮,尤其是在B端市场,模型能力的提升直接促进了token用量的增长。然而,C端市场或许将成为更为激烈的竞争战场。
自去年以来,大厂们一直在寻找AI时代的“超级应用”,字节的豆包、百度的文库、阿里的夸克等AI产品纷纷涌现,但DeepSeek在C端的快速增长令人瞩目。据数据显示,DeepSeek在短时间内便跻身千万月活俱乐部,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
DeepSeek的火爆也加速了阿里“AI to C”的整体进度,夸克团队在感受到希望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字节CEO梁汝波在全员会上强调,AI产品应该越多人用越好用,将加强规模效应作为2025年的重点。
在C端应用中,Agent将成为大厂竞争的关键领域。百度已经将Agent视为应用的最佳形态,而微信通过DeepSeek的集成,也展现出在Agent领域的野心。夸克同样将AI Agent作为2025年的发力方向,力求在C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场AI竞赛中,创新效率成为大厂们关注的焦点。王小川曾指出,大创新往往源自小厂,但有效创新同样依赖于效率和结果。大厂们正逐渐从过去的粗放模式转向关注效率和结果,以务实的态度推动AI技术的落地。
大厂们在目标精简、模式精简和组织精简上均有所行动。在C端业务上,除了用户增长外,留存、AI渗透率、付费规模等指标也成为新的关注重点。在模式上,大厂开始反思过去“大力出奇迹”的堆叠资源模式,更加注重产品背后的用户真需求。在组织层面,大厂告别炫技式研发,拥抱高效创新,推动组织协同与年轻化。
然而,尽管大厂们对效率有着共同的追求,但在实际应用规模化落地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DeepSeek所带来的窗口机遇中抓住机遇,成为大厂们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