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零售业的复杂图景中,传统商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其中,区域商超的生存状态尤为引人关注。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信超市”),这家深耕江苏苏中地区二十载的区域零售巨头,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意图借助资本市场力量突破发展瓶颈。
宏信超市,总部位于江苏扬州,以“宏信龙”品牌经营超市及便利店连锁业务,同时涉足批发领域。其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24年6月,宏信超市就曾冲刺港股IPO,但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聆讯而折戟。此次再度发起IPO冲刺,彰显了公司寻求突破的决心。
然而,宏信超市的招股书却揭示出了一系列隐忧。尽管公司成立已有二十年,但业务增长却显得乏力。截至招股书最后可行日期,宏信超市在江苏省内经营着52家超市和107家便利店,相较于此前透露的400家直营门店数量,缩水明显,且省外扩张计划也已搁浅。营收方面,公司近年来虽保持稳定,但增速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尤其是零售业务下滑趋势显著。
与此同时,宏信超市的财务状况也令人担忧。公司流动负债持续增长,而手头现金却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偿债压力巨大。公司在应收账款的回收方面也存在困难,资金回笼速度变慢,增加了资金风险。在此背景下,宏信超市的扩张计划显得尤为艰难。
面对如此困境,宏信超市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区域商超的转型并非易事。一方面,全国性品牌如永辉、高鑫零售等加速转型,凭借全国供应链、会员体系与数字化能力,对区域商超形成“降维打击”。另一方面,区域商超群体内部也呈现分化态势,有的通过向胖东来学习,实现单店日销大幅增长,而有的则陷入退市危机。
胖东来,这家以“极致服务+员工关怀”模式逆势崛起的区域商超,成为了众多区域商超学习的榜样。胖东来通过提供超预期的服务,如90天无理由退换货、免费修鞋改衣等,树立了差异化口碑。同时,公司对基层员工给予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薪酬,确保团队稳定,并大力做好自有品牌,淘汰同质化商品,以少于同行的SKU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相比之下,宏信超市在服务和员工关怀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重新审视其生存法则,向胖东来学习,建立差异化经营壁垒。具体而言,宏信超市可以加强服务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关注员工成长,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积极性。
宏信超市还需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大投入。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零售行业的重要趋势。宏信超市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宏信超市在坚守本地与向外扩张的选择中反复摇摆,导致公司错失转型窗口期。未来,公司应明确发展战略,坚定转型方向,避免再次陷入困境。
尽管宏信超市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在江苏苏中地区深耕多年,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批发业务增长稳健,为公司营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宏信超市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在零售业“能力制胜”的时代背景下,宏信超市的IPO之路不仅是区域零售模式的价值重估,更是公司能否在有限市场内建立“不可替代性”的考验。向胖东来学习,不仅是宏信超市的一道选择题,更是其“生存必答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