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度合成骗局肆虐,名人声音肖像频遭盗用,如何防范?

   时间:2025-02-17 13:47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近年来,AI深度合成技术引发的音视频侵权事件层出不穷,从对企业家雷军的恶搞,到假冒张文宏医生进行商品推广,乃至诈骗行为,这一技术滥用现象日益严峻。

早前有网友利用AI技术模仿刘德华的声音吸引流量,迫使刘德华的电影公司发布声明,警告公众警惕伪造声音的AI骗局。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个别案例,而是逐渐泛滥。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AI深度合成音视频的制作门槛并不高。在某些电商平台,该技术已成为网店盈利的手段,消费者仅需支付几十元,即可定制名人的AI深度合成音视频。

更令人担忧的是,制作这些深度合成的声音和换脸视频并不复杂。网络上存在大量开源软件和工具,供用户下载并在个人电脑上使用。一些网络主播甚至开设直播课程,教授网友如何使用这些软件。

尽管这些软件在网络上易于获取,但它们的使用仍需一定的技术基础。不同的场景需要调整不同的参数,步骤繁琐。然而,短视频平台上众多主播的教学,使得这些技术逐渐普及。

针对电商平台使用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并出售名人音视频的行为,专家指出,这已明确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并发布他人信息,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发布的相关规定,利用信息技术伪造他人声音、肖像等行为均构成侵权。2024年网信办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对AI生成合成内容需进行标识,以防止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在实际案例中,国内已审结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法院认定,未经授权使用配音演员的声音进行AI生成并出售,构成侵权行为。这一判决为类似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面对AI深度合成技术的普及,专家建议从法律、平台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法律层面需完善相关立法,细化法律条款,加强执法力度。平台层面则需强化政策执行,利用技术手段规避侵权问题,同时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

法律专家提醒,AI深度合成制作和信息发布者切勿心存侥幸。法律没有灰色地带,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合理使用AI技术,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关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