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度合成侵权频发,雷军刘德华等名人音视频遭滥用!

   时间:2025-02-17 11:15 来源:天脉网作者:陆辰风

近期,AI深度合成技术引发的音视频侵权事件频发,从戏谑企业家雷军到冒充张文宏医生带货,甚至诈骗行为也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早前,有网友利用AI技术模仿刘德华的声音,企图吸引流量,此举迫使刘德华的电影公司紧急发表声明,警示公众警惕伪造刘德华声音的AI语音合成技术陷阱。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制作AI深度合成音视频并非难事,甚至在电商平台上,这类技术已成为网店盈利的手段,只需花费少量金钱,就能定制名人音视频。

记者进一步探究发现,这些AI深度合成的声音和换脸效果的制作并不复杂。在网络上,有多种开源软件和工具可供下载,用于实现换声和换脸效果。一些网络主播甚至开设直播课程,教授如何使用这些软件。

据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薛智慧介绍,目前网络上有数十种开源软件和工具可以实现换声和换脸效果,公众可以自由下载并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使用。尽管这些软件属于半专业软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在短视频平台上,已有众多主播在教授网民如何使用。

那么,电商平台使用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并出售名人音视频,是否违反了法律呢?专家明确指出,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制作发布他人信息。因此,网店接单制作名人视频的行为已构成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提到,国内已经审结了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在该案中,一名配音演员的声音未经授权被AI生成并出售,法院最终认定被告行为构成侵权。这意味着,不仅是名人,普通人甚至动画形象,如果未经同意就被AI合成制作音视频,同样构成侵权行为。

面对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的蔓延,公众应如何提高防范意识呢?薛智慧专家表示,从技术角度看,可以利用AI技术来对抗和检测AI。目前已有一些AI技术能够检测图片或音视频,判断其是否经过后期加工或合成。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吕延辉建议,防范AI侵权问题需要从法律、平台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法律层面应完善相关立法,明确AI克隆技术的法律条款和侵权行为的定义及责任,并加强执法力度。平台层面则应强化政策法规的宣贯和执行,保护已有数据,应用技术手段规避AI克隆侵权问题,同时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

赵精武副教授提醒AI深度合成制作和信息发布者,法律并非禁止使用AI合成技术,而是禁止不合法、不合理的使用,尤其是未经显著标识和提示的AI合成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公众应保持警惕,避免成为侵权行为的受害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