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涉及AI深度合成技术的侵权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对企业家雷军的恶搞,到利用AI制作的张文宏医生音视频进行带货,不法分子更是借此进行诈骗活动,这一系列行为让AI深度合成音视频的滥用问题愈发凸显。
据报道,去年以来,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显著增多。例如,有网友曾利用AI技术模仿刘德华的声音,以此吸引流量。对此,刘德华的电影公司不得不发布声明,警告公众防范伪造其声音的AI语音合成技术骗局。
调查揭示,制作AI深度合成音视频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在一些购物平台上,AI深度合成技术已成为网店牟利的手段。消费者只需支付数十元,就能定制名人音视频,这种服务无疑加剧了侵权问题的蔓延。
在购物平台上搜索,不难发现AI技术还支持声音克隆定制,包括语言情感、语境、方言等方面的个性化定制,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
法律专家指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制作发布他人信息。网店接单制作名人AI深度合成视频,已经构成侵权行为,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事实上,国内已经审结了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该案中,一名配音演员的声音未经授权被AI生成并出售,法院最终认定被告行为构成侵权。
此案中,法院依据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规定,认为自然人的声音属于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因此不容侵犯。这一判决为打击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行为提供了法律支撑,也警示了潜在的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