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再创票房奇迹,成为全球首部票房破100亿人民币的华语电影,这一壮举不仅在国内引发热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影片中那句激昂的“给我破!”不仅成为影片的标志性台词,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该片不断打破纪录、创造历史的进程。
与此同时,另一文化现象级作品《黑神话:悟空》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这款数字游戏在2024年8月上线后,24小时内即在全球最大的数字游戏发行平台上售出超过300万份,创下了该平台历史付费游戏销售的新纪录。游戏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如建筑、音乐、服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成为了海外玩家热议的话题,进一步推动了“西游热”。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指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关键在于其突破了超级文化IP的迭代开发范式。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对经典神话的现代性解构,为续作预留了广阔的叙事空间。而《魔童闹海》则进一步实现了文化符码的全球化转译,将现代性命题融入叙事,使东方宿命论转化为抗争哲学,这种本土与全球价值的融合,正是其引发跨文化共情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则对影片中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表示赞赏。他认为,电影中四川方言和三星堆文物元素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地缘美学,强化了文化认同,也为传统文化的转化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对影片的包容度表示赞叹。他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将动作、动画、人物、幽默喜剧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加上高密度的情节和反转设计,以及极致的美学视效,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级爆款,学者们虽然难以预测具体作品,但都指出了其可能的方向。宋洋洋认为,未来的爆款可能会沿着“文化基因+情感共鸣+技术创新”的创作公式形成,但更可能在垂直的文化领域出现,如神话故事、中国传统文学等。同时,他也期待更年轻化、面向未来的叙事视角。
向勇则提出了更多创新方向,如神话体系的数字化重构、宏大历史叙事的转移、太空史诗的本土化书写以及非遗元素与机甲美学的数字融合等。他认为,这些创新路径的共同点在于既保持文化根脉的在地性,又通过数字叙事建构可通约的审美范式,这正是构建新中式美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