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汇点上,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正在悄然上演。人工智能,这一现代科技的结晶,正与千年古画碰撞出令人瞩目的火花。浙江大学的一支跨学科团队,正利用AI大模型技术,为褪色的历史画卷重新披上绚丽的色彩。
在浙江大学的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中,一幅唐代古画《挥扇仕女图》正经历着一场数字色彩复原的奇迹。这幅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画作,因时间的侵蚀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然而,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它有望重现昔日的辉煌。
以往,古画的修复工作主要依赖于修复人员的经验和技艺,通过多次数字模拟上色来还原古画的色彩。但这种方法往往耗时费力,且难以达到完美的效果。而现在,浙江大学团队通过AI大模型分析古画的颜料成分,结合对创作年代和作者风格的深入理解,能够筛选出最接近原作的色彩方案。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古画修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AI大模型技术并非万能的。在修复过程中,团队还需要结合人工验证的方法,即先由AI完成数字推演,然后在实验室中手工验证颜料效果,最后再进行模拟上色。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确保了修复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目前,该团队已经成功完成了100多幅唐宋明清古画的AI大模型数字修复工作。他们不仅致力于古画的修复,还在构建“古画知识图谱”,通过关联历代绘画的色彩、构图等数据,反向训练AI大模型,进一步提升修复工作的专业性。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研究员唐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构建知识数据库,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知识关联起来,包括每个画面的内容、色彩等信息。这个知识数据库将反哺我们的通用大模型,加强其专业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古画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这支由计算机、艺术、设计等专业硕博士生组成的40人团队,正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不断探索AI技术在古画修复中的创新应用。他们的努力,不仅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