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汉50载苦练书法,手抄400万字名著,专家却称“毫无意义”?

   时间:2025-02-15 23:58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无论外界如何评判,他们始终如一。近日,一位名叫张喜才的老人,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但尽人事,不问前程”的真谛。

张喜才,一个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的普通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的小学学业未能顺利完成。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写字画画成了他唯一的爱好。没有纸墨笔砚,他就用毛笔蘸水在地上练习;没有字帖,他就四处借阅,最终在一位老私塾先生那里得到了楷书和小楷的字帖。这一借,便开启了他长达50年的书法之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喜才的书法技艺日益精进。在67岁那年,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小楷抄写四大名著。要知道,小楷字体精细,难以掌握,而四大名著字数庞大,约400多万字。这样的挑战,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然而,张喜才却乐此不疲,他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时多写几张,有时少写几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终于,在76岁那年,张喜才完成了这一壮举,他用了9年多的时间,抄写完了四大名著。然而,当这一消息传出后,却引起了国内某知名书法专家的质疑。该专家表示,虽然对张喜才的行为感到吃惊,但他认为这种写法根本算不上是书法,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真正的书法?难道只有符合某些标准、得到某些人认可的作品才能被称为书法吗?张喜才老人的作品,虽然可能不符合某些专家的审美标准,但他那份对书法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张喜才老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梦想的坚持和对艺术的热爱。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评判,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就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而那些所谓的专家评价,或许只是他们个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