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春日盛景,每一句都是绝美画卷,令人陶醉

   时间:2025-02-14 21:57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笔下的春日景象,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眼前。

在《东栏梨花》一诗中,苏轼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描绘了春日里梨花如雪、柳絮飘飞的盛景,整个城市仿佛都被这淡雅的春色所覆盖。

而在《桃源忆故人·暮春》中,他又以“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勾勒出一幅雨后蔷薇点缀、庭院寂寥的暮春图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春日静谧。

苏轼对于春光的热爱与赞美,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诸多体现。在《蝶恋花·春景》中,他写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即便柳絮渐稀,他依然相信天涯处处皆有芳草,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登上超然台,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描绘了春天未老、风细柳斜的景致,以及护城河内春水微动、满城春花明艳的盛况,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春日午后。

在《定风波·三月七日》中,苏轼则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表达了春风吹过后的微凉与山头斜阳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别样的春日感受。

苏轼对于春天的描绘,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致,更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浪淘沙·探春》中,他写道:“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通过想象春天的到来,梅花率先绽放,唤醒了整个春天,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盼与热爱。

然而,苏轼的春日诗篇中也不乏离愁别绪。在《江神子·恨别》中,他感慨道:“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面对即将离别的春天,他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无奈。

苏轼的《海棠》一诗,则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描绘了春夜中海棠花的香气与朦胧的月色相互交融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

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苏轼又以“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刻画了春日清晨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妩媚景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细腻与柔美。

苏轼的《南歌子·晚春》则以“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描绘了夕阳西下、花朵绽放、微风拂过麦田、微雨洗净郊野的晚春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苏轼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和《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等诗篇,也都以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致与感受,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诗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