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生:郑小军墨海行舟五十载的艺术探索与坚守

   时间:2025-02-14 21:16 来源:天脉网作者:陆辰风

在贵阳城南的一隅,静谧的院落里藏着一位书法大家的日常。清晨,青砖古墙上,树影婆娑,随着第一缕阳光缓缓移动。石阶边,墨兰静静伸展,而一位身形清瘦的中年人,正伏案挥毫,狼毫笔在宣纸上跳跃,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篇章。这位便是书法家郑小军,对他而言,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生命的律动,如同呼吸与心跳。

郑小军的书法之旅始于童年,真正踏入书法艺术的殿堂,则得益于少年时遇见的恩师刘承权。刘承权不仅是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更是书法学校的校长,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其艺术成就斐然。在刘承权的悉心指导下,郑小军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国内外大赛中屡获殊荣。

年轻时的郑小军与恩师刘承权

1993年,郑小军在国际书法大赛中获奖后,并未沉溺于名利,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他协助恩师筹建黄果树瀑布碑林,三年间,他栖身于山寺,与历代碑刻为伴,日夜沉浸于书法的海洋。明代摩崖的雄浑、清代碑版的精致、民国碑刻的个性,都在他心中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次暴雨后,他在《瘗鹤铭》残碑前沉思,顿悟书法之道,如同黄果树瀑布,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能润物无声。

郑小军将心血倾注于书法教育,将复杂的笔法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意象。他常说,书法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书法家,更是为了塑造完整的人格。三十年来,他手把手教导孩子们,孜孜不倦。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书法,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

如今,已过半百的郑小军依然保持着每日五小时练习书法的习惯。他的隶书融合了《张迁碑》的质朴与黔中山水的灵秀,行书则兼具二王的飘逸与北碑的骨力。然而,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日常书写中的虔诚,无论是作业本上的批注、信札的边款,还是药方上的字迹,都透露出他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正如黄果树瀑布碑林中的楹联所言:“笔墨长存天地气,文章不改古今心”,这正是郑小军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