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中华文化璀璨星河更加耀眼

   时间:2025-02-14 10:00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随着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的热烈反响,一场由玩家自发掀起的“西游文化科普运动”正在海外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帮助外国玩家更好地理解游戏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无数中国游戏爱好者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海外传播《西游记》的经典故事,中华文化借此东风,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具有现实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探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被视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文化如同深藏的宝藏,而科技则是开启宝藏的钥匙。借助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生,走出书本,融入现代生活,不仅增强了吸引力,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例如,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交互小游戏,利用“虚拟场景+屏幕融合”技术,让游客在趣味中领略甲骨文的奥秘,排队体验的人潮络绎不绝。

同样,云上龙门、云游敦煌等小程序,让遥远的石窟寺触手可及,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沉浸式游览这些文化瑰宝,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魅力。科技的力量,打破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让文化更加贴近人心。

当优秀传统文化遇上现代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新中式”服装为例,曹县汉服一年销售额高达120亿元,成为市场新宠;而“国潮”文创产品同样火爆,如凤冠冰箱贴等,短短四个月内销量突破53万件。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激发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和购买欲望。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科技如同东风,助力中华文化扬帆出海,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该片运用现代动画技术,讲述传统神话故事,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文化自信。

然而,科技赋能文化并不意味着要改写历史或重构文化,而是要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考古专家利用数字建模技术,在电脑上还原文物原貌,展现了其最初的风采;而围绕孙悟空、哪吒等经典人物的影视剧改编,虽然形式多变,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品格却历久弥新,更加深入人心。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犹如一片肥沃的土地,孕育着璀璨的文化。充分发挥科技在文化建设中的保护作用、支撑作用和驱动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