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收视大热却网络冷清,电视特供剧缘何成行业新宠?

   时间:2025-02-14 00:51 来源:天脉网作者:陆辰风

《六姊妹》热播背后:电视特供剧的复兴与行业新动向

作为央视今年的开年大戏,《六姊妹》无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视佳绩。据权威数据统计,该剧首播便突破3%的收视率大关,并持续多日维持在3%以上的高水平,直至2月11日,平均收视率更是跃升至4%以上,这一成绩在近年来的电视剧市场中实属罕见。

在网络播放端,《六姊妹》同样表现出色,站内热度超过28000,成功跻身热门剧集行列。然而,与火爆的收视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剧在网络上的讨论度却相对较低,缺乏出圈的话题和热搜支持,引发了不少关于其是否为“电视特供剧”的讨论。

围绕《六姊妹》的争议焦点之一,在于其选角问题。剧中,由一群40岁以上的演员出演青少年角色,这一安排引发了不少观众的不满。尤其是女主演梅婷与其父母角色的扮演者刘钧、邬君梅之间的年龄差较小,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不适感。不少观众质疑,这样的选角是否真的有必要。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观众对演员与角色贴合度的不满,实际上源于角色本身缺乏生命力。剧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姐妹们的婚恋、工作等生活琐事展开,亲情的表现也相对单一,这样的内容对于当下的年轻观众来说,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制片人彤彤分析称,如果角色本身足够精彩,观众往往能被带入情境,从而忽略外形上的一些不足。

尽管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六姊妹》在选题和制作上,都体现出了对电视端观众的友好。年代剧一直是电视端的宠儿,通过再现中老年观众曾经亲历的时代事件和生活场景,能够迅速抓住他们的心。剧中从60年代的家庭迁移、办公室里的家长里短,到姐妹们的不同人生选择,都深深触动了电视观众的心弦。

近年来,电视剧和网络剧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随着视频平台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台网联播逐渐成为行业头部项目的标配。然而,《六姊妹》等剧集的热播,却呈现出一种回归电视端高收视率的趋势。这些剧集往往通过贴近电视观众喜好,实现台播带动网播的效果。

制片人文伟指出,这一趋势的出现,与网络受众圈层的多元化有关。中老年人现在也会通过网络补看错过的剧情,从而加强了台网联动的效应。同时,他也认为这与前两年主流剧集的热度有关,一些主旋律剧、年代剧只要拍得好,同样可以成为行业爆款,吸引大量流量演员转型。

彤彤则认为,这一趋势主要是长视频平台降本增效后的行业环境所致。现在,大投入的网剧未必能获得好的回报,很多公司会调整供应方向,转向更贴近电视端审美的内容制作。这也推动着行业制作内容更多地偏向于电视端,甚至呈现出一定的“定制”意味。

如今,寻求在电视端获得更好的收视反馈,已经成为多数行业内容甚至平台自制内容要考虑的问题。一些平台自制剧也会积极争取“上星”机会,以扩大营收。在这个层面上,放大电视端“定制”属性已经成为行业常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