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名为《梅花册》的册页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册页由著名艺术家丁辅之为其老友若瓢和尚精心创作,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十二幅姿态各异的梅花画作。
在这本册页中,每一幅梅花画作都配以一首咏梅小词,这些词以甲骨文书写,并附有丁辅之的小楷释文。不仅如此,册页的后半部分还收录了十二首咏梅诗,同样以甲骨文和小楷双体写成。丁辅之的甲骨文书法技艺精湛,与梅花的凌寒傲骨相得益彰,为册页增添了独特的金石韵味。
据册页上的题记所述,这本《梅花册》创作于壬午春日,丁辅之在四日内完成画作,并赠予若瓢和尚。题记中,丁辅之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甲骨文书法的独特情感。他提到,这些作品是在与若瓢和尚共同避难海滨时创作的,彼时的往来和交流为这本册页的诞生提供了灵感。
册页中的每一幅画作都精心布局,梅花或设色或水墨,尽显中国画之精髓。丁辅之通过笔墨间的运用,展现了梅花的千姿百态,每一朵花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枝干的皴擦、花蕊的勾染,以及甲骨文字题记的加入,使得画面更具金石感,堪称金石书画的代表作。
若瓢和尚,原名林永春,是浙江黄岩人,民国时期曾任杭州净慈寺知客和上海吉祥寺住持。他与张大千、谢稚柳、唐云等艺术大师交往甚密,其艺术成就也备受认可。在这本《梅花册》中,丁辅之特别提到若瓢和尚擅长写兰竹,且工于诗,两人共同的艺术追求为这本册页的创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这本册页的创作正值甲骨文发现不足半个世纪之际。当时,能够熟练掌握甲骨文的识读与书写,并通过书法艺术将其展现的书家寥寥无几。丁辅之能够在这本册页中熟练运用甲骨文,无疑展现了他的深厚艺术功底和独特艺术视角。
册页中还收录了丁辅之与若瓢和尚的交往点滴,以及他们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热爱。这些珍贵的记录,不仅为这本册页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人了解两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