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歙县的瞻淇村,春节的氛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点燃——红鲤鱼形状的鱼灯成群结队,在古老的村巷中穿梭。
随着锣鼓的轰鸣与欢声笑语交织,村民们和游客们手持各式各样的鱼灯,相互祝福着“元宵节快乐”。这流光溢彩的鱼灯巡游,不仅照亮了夜色,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
瞻淇村的鱼灯巡游活动,是一项拥有800年历史的传统。这些形似鲤鱼的鱼灯,起源于宋代,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每年农历正月,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起来,让这份古老的鱼灯文化焕发新生。
“锣鼓响,脚板痒”,这句在歙县流传的俗语,生动地描绘了村民们对鱼灯巡游的期待。每当锣鼓声响起,村民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见证这份团圆与美好的祈愿。
元宵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总能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期盼。宋代词人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绘过元宵夜的盛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而今,瞻淇村的鱼灯巡游,正是对这份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鱼灯在夜空中摇曳生姿,仿佛真的化作了游弋在水中的鲤鱼,将新年的美好祈愿传递给每一个人。这份诗意而温暖的瞬间,成为了新年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在鱼灯的照耀下,瞻淇村的古巷显得格外迷人。村民们手捧鱼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充满吉祥与美好的世界。
而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追逐着鱼灯,欢声笑语不断。这份纯真的快乐,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