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储能业务步入新阶段
特斯拉在储能领域的雄心壮志,随着其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正式投产而愈发清晰。2月11日,这座超级工厂成功开启了生产流程,标志着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
特斯拉的储能业务近年来表现抢眼,特别是在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装机了11GWh的能源存储产品,创下了新的装机量纪录,并实现了历史最高的季度毛利。全年来看,特斯拉储能产品的装机量达到了31.4GWh,其全球储能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了64%、125%和113%。
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在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重点介绍了储能业务的进展以及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情况。他表示,特斯拉能源的增长主要得益于Megapack和Powerwall的出色表现,而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提高产量。虽然季度部署量可能会波动,但特斯拉预计2025年的部署量将同比增长至少50%。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投产速度令人瞩目,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动工到投产的转变,再次刷新了特斯拉速度。这座工厂规划年产新一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 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以当前特斯拉官网公示的售价来看,这座工厂或将为特斯拉带来约100亿美元的收入,全球储能产能也将因此翻倍。
特斯拉的制造端正在与中国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60多家供应商已经进入了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也有望像上海超级工厂一样,带来产业链聚集效应。
特斯拉的储能产品设计与国内厂商存在显著差异。在电芯选型上,特斯拉并没有选择大容量电芯,而是采用了定制化电芯以更好地匹配其BMS方案。在充放电策略上,特斯拉选择了浅充浅放来实现电池保护,延长系统寿命至15年,并设置了冗余设计。特斯拉在消防设计上也采用了独特的被动消防结构,不依赖外部或内部灭火系统来缓解级联热失控。
尽管特斯拉储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售价相对较高,且国内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特斯拉的差异化技术路线仍然为中国储能行业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特斯拉储能业务入华,虽然短期内难以迅速打破中国市场的固有格局,但长期来看,这条外来“鲶鱼”或将引发深层次的产业变革。